1.团队名称
数字孪生与智能交互艺术科研团队
2.团队介绍
(1)成立背景与定位
在数字经济与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背景下,动画技术已超越传统的娱乐范畴,成为赋能教育、文旅、文博、思政等领域创新的关键力量。本团队立足于动画专业的核心优势,深度融合虚拟现实、人工智能、元宇宙等前沿信息技术,致力于研究数字内容的智能生成、交互体验与虚拟仿真应用。
团队定位:服务于吉利学院“千人千面”“三创”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,推动动画技术与多学科交叉融合,打造在数字媒体应用领域具有影响力的科研与创新团队。
(2)团队特色
学科交叉深度融合:核心团队汇聚动画艺术、计算机图形学、人工智能、交互设计等多学科背景,科研项目紧密融合思政教育、会展经济、校园文化、传统美德传承等社科人文领域。
教学科研协同并进:团队负责人为动画专业负责人,科研成果直接反哺课程教学与实践,形成“科研支撑教学,教学促进科研”的良性循环。
成果转化应用性强:拥有多项软件著作权与系统平台(如思政仿真系统、数字会展系统、古琴仿真系统),研究成果具备高度的应用价值,可直接服务于校园智慧化建设与社会文化传播。
3. 团队负责人

白玉先,副教授,动画专业负责人,动画教研室主任,吉利学院社科联理事,CNKI评审专家(中国知网),全国艺术类专业省级统一考试评委专家库专家,四川省音乐产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数字媒体专业委员会委员
4.团队成员
团队由10名核心成员构成:孙振瑜、江若娟、张丛、李倩、曹双双、章子逸、秦琳娟、王瑞欣、范俊杰、田奋颖。团队成员汇集了一支动画专业骨干教师、企业专家及跨学科合作教师,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、富有创新活力的科研梯队。
5.研究方向
基于团队已有的扎实基础,主要研究方向包括:
(1)虚拟仿真技术与人文社科数字化应用
虚拟仿真技术在思政课程、传统美德教学中的应用模式研究。
文化遗产(如蜀派古琴)的数字化保护与交互体验设计。
(2)元宇宙及数字孪生平台构建技术
元宇宙理念下的数字会展、智慧校园三维展示平台研发。
基于游戏引擎(UE5)的实时渲染与交互技术应用。
(3)人工智能驱动的动画创作与教育创新
AIGC(如文生图)在动画创作流程与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研究。
人工智能对动画行业业态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机制研究。
6.研究基础
(1)主要科研项目
团队主持省级和市厅级科研项目多项(如虚拟仿真技术在高校思政课建设中的应用研究--以吉利学院思政课堂为例、四川省元宇宙数字会展平台研究等)。
团队主持多项校级科研项目(涵盖智慧校园虚拟展览馆、AIGC教学应用、三创人才培养等)。
(2)主要研究成果
发表多篇论文,研究内容覆盖虚拟仿真、VR技术、AI影响等。
获得软件著作权6项,外观专利1项,建成“动画专业数字资源馆(https://dhszlib.com/)”网站平台1个。